明德·语言文学跨学科高层论坛系列讲座——专业素养与问题视角:“以日本文学研究为例”成功举办

发布者:邸平作者:文/郑岩、孙传玲 图/尹娜发布时间:2021-05-19浏览次数:1071

为进一步促进学院语言文学跨学科发展,5月14日下午由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组织召开的“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2021年科技月活动,明德·语言文学跨学科高层论坛列讲座”气象楼报告厅成功举办。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王奕红教授专业素养与问题视角:以日本文学研究为例”专题讲座,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副院长李红以及多名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教师及学生参与讲座。

 

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副院长李红致辞

讲座由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副院长李红主持并致辞。李红院长首先对王奕红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王奕红教授的学术成果,希望学院师生能够抓住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此次讲座向王教授请教并学习王教授的科研精神与方法,促进自己的学习与科研。

 

王奕红教授作报告

讲座伊始,王教授讲述了在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下,需要立足国情的核心素养,从问题探究的角度反思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将会有新的启发和思考。首先,王教授从日语专业教学指南切入,对日语专业学生应满足的素质、能力、知识要求以及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师素质进行了阐述,强调了教师鼓励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王教授借用鹤见俊辅的文章《语言的本质》中“乱世”的例子,指出外语学科的老师同学可以从跨学科、语言文化等多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科能力,找寻提升空间。

其次,王教授从个人经历出发,重点以中上健次等日本文学教学与研究实践中的“歧视”问题视角的应用为例,与在场的师生分享了日本社会的“歧视”历史和现状、日本近代文学起源阶段的表现和现实、中国的日本文学接受与研究状况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王教授从歧视的定义切入,指出日本的氏姓制度及社会文化特征等方面都表现出日本等级制度不平等的特点。其次,引用江藤淳的一段评论指出表现与现实的脱节。最后,对夏目漱石及川端康成两位作家的作品结构从“歧视”问题视角进行了分析。

随后,王教授从经典重审和中上健次的“路地”文学两个部分,对“歧视”问题视角下的日本文学研究进行了阐述。首先,王教授对中上健次及其“路地”文学进行了介绍。其次,王教授指出中上健次对既往的文学创作有自己的看法,并举例了岛崎藤村的《破戒》、谷崎润一郎《差别主义者》、野间宏的《青年指环》和大江健三郎的《大和魂》进行了说明。再次,王教授介绍了短篇小说集《千年愉乐》并举例文化组织熊野大学中多位作家对日本文化及历史的书写和看法进行解说。最后,总结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在讲座接近尾声时,王教授与现场的各位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王教授耐心地答疑解惑,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讲座现场

    最后,李红院长对王教授表达了感谢,并对此次会议做总结和点评。同时,李院长鼓励36365线路检测中心no1的老师和同学们要从这场讲座所带来的启示出发,具备问题探究意识,注重专业素质培养,做更优秀的教师与学生。最后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